一、农田鼠害发生趋势
根据我站定点监测结果,结合历年资料和天气预报进行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农区鼠害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且室内重于室外,虾稻共育区中等发生(3级)。
二、主要依据
(一)总体基数较低
据我站监测点数据分析,今年一、二月份害鼠综合密度分别为0.7%和0.3%,密度较低。去年1-12月份农区累计投放鼠夹3567个,捕获害鼠20只,平均综合密度0.56%,与历年相当。其中室内14只,占比70,室外6只,占比30,总体趋势是室内大于室外。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占比70%。虾稻田累计投放鼠夹758个,捕获害鼠21只,平均综合密度2.8%。全年密度与历年相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捕获鼠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分别占比61.9%、38.1%,鼠种以黑线姬鼠为主。
(二)环境影响。
农村生态趋于好转,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猫、蛇及黄鼠狼等害鼠天敌数量明显增加,对害鼠种群繁衍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
三、防治意见
1.重点关注虾稻共育区鼠害发生动态,鼠密度较高的区域,在3-4月份开展一次大面积灭鼠活动,控制鼠群密度,减少鼠害损失和鼠传疾病的流行,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2.化学灭鼠应选用高效、低毒、无二次性中毒、不污染环境的灭鼠药剂,可选用0.005%溴敌隆成品投饵15-20克/15平方米或0.5%溴敌隆母液按1:100或80%敌鼠钠盐原药按1:1000配成毒饵进行投放,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含氟类和氰化物类剧毒鼠药,确保人畜安全。
3.推广使用毒饵站灭鼠技术。采用毒饵站控制鼠害,具有经济、持续、安全、环保等优点,农田每1-2亩使用1个,农户1户有两个毒饵站即可。放置毒饵3天后观察一次毒饵消耗情况,吃多少补多少,10-15天后再观察一次,视取食情况补充毒饵,直到没有毒饵消耗为止,且毒饵站可长期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