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我省现有小宗特色作物40多种,主要有菜豆(油豆角)、大葱、萝卜、甜瓜、洋葱等蔬菜类,黑木耳、香菇等菌类,高粱、谷子、红小豆、绿豆、芸豆等杂粮杂豆类,籽用南瓜、花生、特用玉米、苜蓿及玫瑰等,其中:油豆角、洋葱、黑木耳、高粱、籽用南瓜、甜瓜、特用玉米等是我省的优势农产品。
一、防控用药基本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抓好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特色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应在抓好健身栽培的前提下,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辅以高效、安全、必要的化学防治。在化学药剂使用上,应杜绝使用禁用、限用农药。要通过试验研究,摸索有效的临时用药措施,在有效控制病虫草害、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确保化学农药残留不超标。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建议
我省特色作物种类多,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更多,但目前防治登记用药少,多数小宗作物甚至无登记用药,给安全生产和绿色生产带来难题,制约产业的健康发展。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考其它同类作物登记用药,在通过试验示范,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取临时用药措施,解决生产难题,满足防控需要。
我省小宗特色作物病虫害主要类别有:苗期立枯病、根腐病,种传黑穗病,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生长期的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大小斑病、锈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及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玉米螟、瓢虫、红蜘蛛及鳞翅目食叶类害虫等。在防控用药中,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寡雄腐霉、除虫脲、氟铃脲、鱼藤酮、苦参碱等;化学农药应选择用量低、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产品,杀虫剂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氟啶虫胺、烯啶虫胺、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及复配制剂;杀菌剂可选择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等及复配制剂。
1.高粱。高粱田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大斑病、炭疽病等。防治高粱丝黑穗病可用烯唑醇超微粉种衣剂拌种。大斑病防治参照玉米大斑病。
2.谷子。谷子病害主要是白发病,可使用精甲霜灵拌种进行防治。谷子虫害主要有谷甲、粟茎跳甲、白粉虱、土蝗、粟灰螟(钻心虫)、谷螟、玉米螟、黏虫等,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粟茎跳甲,印楝素、甲维盐、毒死蜱防治粟灰螟,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苏云金杆菌(Bt.)防治黏虫、玉米螟。
3.特用玉米。特用玉米大、小斑病发生较重,应重点防治。①种植抗病品种。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种植抗病品种是当前控制大小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②清除菌源。特用玉米收割后及时清理田间遗留病株茎叶,深翻土地,促使病残体腐烂;发病初期打掉病叶,减少再侵染源。③农业防治。施足底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改善玉米田通风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原菌侵染。④药剂防治。田间喷洒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等生物药剂,或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烯唑醇等化学药剂,间隔7天~10天一次,视发情情况连防2次~3次。
4.红小豆、绿豆。防治红小豆、绿豆根腐病及地下害虫,可使用辛硫磷·福美双进行种子包衣。防治红小豆褐斑病,可使用多菌灵;红小豆锈病可使用三唑酮或氟硅唑。防治豆荚螟,可用三唑磷;防治食心虫,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或甲氨 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航化喷雾。防治绿豆、红小豆白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采用苯菌灵或百菌清或多菌灵或三唑酮,对水喷施。
5.籽用南瓜。防治籽用南瓜疫病,可在播前使用噁霉灵种子消毒,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甲霜灵·锰锌或杀毒矾或霜霉威对水喷雾。防治南瓜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多菌灵或三唑酮对水喷雾。瓜蚜防治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对水喷雾。
6.瓜类。包括甜瓜和西瓜,主要病害有瓜类白粉病、枯萎病、霜霉病、甜瓜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蔓枯病、疫病等。防治瓜类立枯病、炭疽病、恶苗病及甜瓜细菌性叶枯病等,可使用咯菌腈按用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防治枯萎病,可使用铜钙多菌灵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灌根。防治疫病,可选用甲霜灵或甲霜灵·锰锌或杀毒矾。防治灰霉病,可使用嘧霉胺或啶酰菌胺+百菌清。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使用噻菌酮或松酯酸铜。防治蔓枯病,可使用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或抗枯灵,也可采取杀毒矾和甲基托布津调成糊状涂抹患处的方法。防治白粉病,可使用四氟醚唑、醚菌·啶酰菌。防治霜霉病,可使用烯酰·吡唑酯发病初期喷施。防治瓜类蚜虫,可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
7.油豆角。油豆角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炭疽病、锈病、细菌性疫病等病害和蚜虫、斑潜蝇等虫害,应根据发病情况积极采取农业、生物和化学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科学用药。防治油豆角灰霉病,可使用嘧霉胺;防治油豆角细菌性疫病,可选用氢氧化铜等铜制剂或中生菌素;防治油豆角炭疽病,可使用戊唑醇或咪鲜胺或嘧菌酯等;防治油豆角锈病,可使用粉锈宁等。防治蚜虫,可使用吡虫啉;防治斑潜蝇,可使用阿维菌素或灭蝇胺。
8.洋葱。洋葱病害主要有猝倒病、黄矮病、疫病、霜霉病、紫斑病、灰霉病、软腐病、炭疽病、叶枯病等。由于洋葱叶表面有一层蜡质,在施药时要特别注意需要添加助剂以促进药剂扩展及吸收,以确保防效。防治洋葱猝倒病,可采取福美双、噁霉灵种子消毒,湿度高时可洒生石灰降低湿度;防治洋葱黄矮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宁南霉素;防治洋葱疫病,可使用氟菌·霜霉威或霜脲·恶唑酮;防治洋葱紫斑病,可使用苯醚甲环唑、氟菌·肟菌酯;防治洋葱软腐病,可使用农用新植霉素或链霉素或琥珀酸铜;防治洋葱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嘧霉胺或腐霉利等;防治洋葱炭疽病,可使用甲基托布津或啶氧菌酯;防治洋葱霜霉病,可使用百菌清等;防治洋葱叶枯病,可在发病初期使用戊唑醇或啶酰菌胺或吡唑·氟唑菌。洋葱虫害主要有葱蓟马、葱斑潜蝇和葱地种蝇等。防治葱蓟马可使用溴氰菊酯或噻虫·高氯氟或噻虫嗪;防治葱斑潜蝇,可使用阿维菌素或灭蝇胺;防治葱地种蝇,可在发生期用敌百虫灌根。
9.食用菌。危害木耳、滑子蘑、香菇等栽培的病虫草害种类较多,真菌有绿霉(青霉、木霉)、曲霉、链孢霉、根霉和面包霉等,细菌主要是假单孢杆菌。虫害主要是螨虫、线虫,菌蛆偶尔发生。目前,在食用菌上登记的农药品种很少,仅有二氯异氰尿酸钠、氯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菌灵等几个品种,棚室生产尽可能采取臭氧杀菌、理化诱控等方法,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为解决生产上病虫草害防治需求,提出临时用药过渡方案,仅供参考,各地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慎重用药,确保环境及产品安全。一是在养菌前采取熏蒸和喷洒杀菌剂的方式对养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可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是防治螨虫可使用氯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是在菌袋下地至出菌期间参考使用绿霉净、克霉净、菌病速克等杀菌剂。
食用菌中的黑木耳是我省优势特色小宗作物,主要病害有流耳病、绿霉病、青霉病、毛霉病、链孢霉病等。流耳病防治方法:①加强通风,降温,降湿,阳光直射,干湿交替管理。②适时栽培,使出耳期错过高温高湿季节。③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立即采收,发现病耳及时剔除,以防蔓延;④用木刀刮除烂耳,用1%~3%生石灰水洗刷;大面积发生烂耳时参考使用0.5%菇病灵喷施防治。⑤采收后喷0.1%~0.2%高锰酸钾液、1%漂白粉液或25ppm金霉素。⑥严格认真清理耳场周围的枯枝落叶及垃圾,清除粘菌潜生源。绿霉病防治方法:①经常检查,发现感染的杂菌特别严重的菌袋要及时剔除深埋或烧毁,防止再度侵染,同时要及时通风干燥。②若发现袋料栽培黑木耳开口处有绿霉污染,可用石灰乳膏或甲醛液涂抹。③若绿霉菌发生在菌包表面小面积、污染较轻,可用PH为10的石灰水擦洗,也可以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药液浸透菌斑,还可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晾晒1天~2天,再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雾,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喷药期间停止浇水,喷药后2~3天可再进行浇水。青霉、毛霉、链孢霉等防治方法同上。
三、田间杂草防治用药建议
由于目前小宗特色作物缺少登记的除草剂品种,各地一定要在试验示范基础上,选择安全药剂,合理混配,适量用药,以确保作物安全。
高粱田封闭除草可使用异丙甲草胺混莠去津,苗后除草可使用二氯喹啉酸混莠去津或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谷子田封闭除草可使用扑草净,苗后除草可使用2,4-滴异辛酯。红小豆、绿豆除草以苗后施药为主,可使用氟磺胺草醚混烯草酮或精吡氟禾草灵或精噁唑禾草灵等。南瓜田封闭除草可用异丙甲草胺混异噁草松、扑草净、噻吩磺隆,苗后可使用烯禾啶、烯草酮、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等防治禾本科杂草。洋葱田封闭除草可使用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甜菜田封闭除草可使用苯嗪草酮、精异丙甲草胺,苗后除草可使用甜菜安混甜菜宁、氟胺磺隆、烯禾啶、高效氟吡甲禾灵。
(来源:省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