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揭牌仪式,通过现场签约和网络预售,1个多小时接到了3035件红薯粉购买订单,由于打造了种、加、销全产业链,今年红薯产值可超200万元,小红薯成就了百万大产业。”9月18日,新田县骥村镇黄公塘村扶贫车间正式揭牌开工,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周秋平兴奋地介绍。
黄公塘村过去无集体收入,群众无合适的发展项目。为引导村民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在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队帮助下,2019年10月,该村成立了夫人山富硒农产品深加工专业合作社,引种了几十亩山东济薯,但红薯丰产后,订单老板只收购不大不小的红薯,大的小的和挖烂的红薯不予收购。看着堆积成山销不出去的10多万斤剩余红薯,村干部和群众都愁眉不展,心灰意冷。为不浪费红薯,周秋平及时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决定购进一套红薯加工设备,将销不出去的红薯加工成红薯粉。
说干就干。他们当即在村里找到了会加工红薯粉丝的师傅,连夜从双峰县购回了一套红薯粉丝加工设备,及时安装调试开始加工,经过几天努力,不仅将卖剩的大薯小薯挖烂的红薯全部加工成了红薯粉丝,还收购了未签订单农户的全部“济薯”,让村集体和村民们都获得了可观收入。
良好的效益激发了广大村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镇政府、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因势利导,一边引导合作社把“济薯”种植面积增加到了400亩,一边筹措资金,落实地基,筹建红薯深加工车间。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从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将村里一座1100平方米的废弃烤烟房改造成了就业扶贫车间,建起了可冷藏鲜薯20万公斤,同时加工红薯粉丝、红薯片、红薯干的大型加工厂。
据村负责人介绍,从过去单独卖鲜红薯到深加工成红薯粉、红薯片、红薯干,附加值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仅红薯一项,今年可使村集体收入增加近30万元,加上其他产业收入,村集体收入可达40万元以上,村民户平年增收5000元以上,90个贫困劳力就业不出村,轻松脱贫。